狗狗身上长疙瘩可能是细菌、真菌、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脓皮症。可以用碘伏消毒,保持患处清洁干燥。然后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,如夫安特(氧化锌软膏),每日1~2次。如果感染比较严重,可口服氨苄西林、埃素达(头孢氨苄片)等抗生素,必要时前往宠物医院进行药敏测试。如果疙瘩比较大,可能是皮脂腺囊肿、脂肪瘤、肥大细胞瘤等问题引起的,建议及时带狗狗去宠物医院检查,确定具体病因和情况再确定是否需要治疗。
狗狗身上突然冒出了小疙瘩?这可不是小事哦!狗狗身上长疙瘩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,有些可能只是小问题,但有些可能需要及时治疗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狗狗身上长疙瘩的常见原因、症状表现以及处理方法。
1. 脓皮症
脓皮症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,常继发于寄生虫或过敏。
症状:
▷皮肤出现红斑、脓疱或溃疡。
▷狗狗频繁抓挠患处。
▷患处散发异味,常见于腹部和指间。
处理方法:
✔用碘伏消毒,保持患处清洁干燥。
✔口服氨苄西林、埃素达(头孢氨苄片)等抗生素,必要时前往宠物医院进行药敏测试。
✔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,如夫安特(氧化锌软膏),每日1~2次。
✔增强狗狗的免疫力,提供均衡的饮食。
2.感染蠕形螨
蠕形螨寄生在皮脂腺、毛囊和淋巴腺内,会导致大面积脱毛,浮肿。多发于面部和耳部。
症状:
▷患部出现界限明显的脱毛区,毛囊周围有红润的小突起。
▷皮肤潮红,有麸皮状脱屑,几乎不痒。
▷继发感染后会出现脓疱,患部化脓,形成脓疱和溃疡。
处理方法:
✔使用含有伊维菌素(柯利犬禁用)/塞拉菌素的驱虫药给狗狗驱虫。
✔大面积感染可使用双甲脒药浴,每周1次,注意避免狗狗舔舐。
✔若继发细菌感染,可口服抗生素。
3. 皮脂腺囊肿
皮脂腺囊肿是由于皮脂腺堵塞形成的良性肿块,常见于狗狗的皮肤表面。
症状:
▷皮肤上出现圆形、坚硬的肿块。
▷肿块通常无痛,但可能逐渐变大。
▷表面光滑,可能有白色或黄色分泌物。
处理方法:
✔如果囊肿没有感染,可以观察一段时间。
✔避免挤压,以免引发感染。
✔如果囊肿变大或感染,请及时就医,可能需要手术切除。
4.跳蚤叮咬
狗狗身上有跳蚤时,跳蚤唾液可能引起过敏反应,形成一些红色的小疙瘩。
症状:
▷狗狗身上出现很多黑色小颗粒(跳蚤及跳蚤粪便),遇水会变成红色。
▷剧烈瘙痒,狗狗频繁抓挠或啃咬皮肤。
▷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或结痂,腰背部和尾根多发。
处理:
✔使用爱滴克(非泼罗尼滴剂)给狗狗驱虫,同时注意环境驱虫。
✔狗狗身上的跳蚤彻底清除以前,建议先隔离起来,以免跳蚤传播到其他地方。
✔皮肤感染处使用皮普特皮肤喷剂+氧化锌软膏。
✔如果瘙痒症状严重,可口服纽美诺(马来酸氯苯那敏片),用于止痒抗敏。
5.皮肤肿瘤
(1) 脂肪瘤
老年犬常见良性肿瘤,小概率会转成恶性,可能与长期高脂肪饮食和肥胖相关。
症状:
▷无痛性皮下肿块,触感柔软可滑动。
▷多发于胸腹部,尺寸有大有小,生长缓慢。
处理:
✔直径<2cm且不影响活动可观察。
✔快速增长或压迫神经需手术切除。
(2)肥大细胞瘤
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,具有侵袭性。
症状:
▷皮肤上出现不规则肿块,可能快速生长。
▷有的可能引起皮肤溃疡、出血。
▷狗狗可能表现出疼痛或不适。
处理:
▲立即活检确诊,根据分级选择扩大切除或化疗。
▲未转移者术后5年存活率>90%。
狗狗身上长疙瘩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,作为铲屎官,我们需要细心观察,及时发现并处理。如果发现狗狗身上有不明原因的疙瘩,建议尽快咨询兽医,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。